看起来,欧央行和美联储一样,坚持“通胀暂时论”。不过,在当下日复一日走高的物价面前,美联储似乎已经动摇了,缩减购债的信号很明确,如无意外就是年底前。但欧央行还没松口,在经济复苏和通胀问题之间,要做到平衡,对于任何一位货币政策舵手而言,都需要斟酌再斟酌。
虽然外界殷殷期待,但欧央行仍然坚持己见。当地时间10月16日,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年会上发表题为“疫情后的全球化”的讲话,称眼下尚未摆脱新冠疫情的影响,欧洲央行将继续实施支持欧元区经济的货币政策。
焦点在于通胀。对于全球市场普遍面临的通胀挑战,拉加德称,当前通胀上升局面不可能持久,很大程度上是暂时的。同时,她表示,欧央行正“非常密切地关注”劳资磋商及其他可能推动价格更持久上涨的潜在第二轮效应。
当前,欧洲通胀压力不小。根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欧元区9月的通胀率飙升至3.4%,达到13年来最高。这已经大幅超过2%,即欧央行所设定的“对称通胀目标”。事实上,自6月以来,欧元区的通胀率每个月都在持续上升,这一数字在7月和8月分别达到2.2%和3%,同样明显超过2%的目标。
具体到各国,德国和西班牙9月的通胀率尤其高,分别为4.1%和4%;法国和意大利略低,分别为2.7%和3%。
不过,正如拉加德的最新表态,对于涨幅如此迅速的物价水平,欧央行一直较为淡定。拉加德始终强调,近期推动欧元区通胀上升的很多因素都是暂时的,明年将会逐步消退。
不仅如此,拉加德还表示,欧央行应该警惕在通胀可能只是“暂时性”飙升的情况下过快撤回刺激措施。不应急于收紧货币政策,因为这可能会危及欧元区的经济复苏,并使就业受到影响。
欧央行多位官员都与拉加德态度一致,比如欧央行首席经济学家连恩就曾表示,欧元区当前的通胀并不是货币政策行动的触发因素,因服务价格和薪资增长依然疲软。雇主一次性上调薪资并不代表通胀将持续,预计2023年的平均通胀率为1.5%,远低于欧央行2%的目标。
“通胀飙升从性质上看是暂时性的。通胀的第二轮效应有不确定性。我们仍处于经济复苏过程中,经济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需要保持耐心。我们还没有达到我们的通胀目标,我们在采取刺激政策方面非常灵活。”欧央行管委、比利时央行行长pierrewunsch指出。
的确,从数据来看,能源问题是欧洲此轮物价飙升的主因。欧盟统计局发布的具体数据显示,9月,欧元区能源价格同比大涨了17.4%,而工业价格增长了2.1%,8月为2.6%;食品和烟酒增长了2.1%,8月为2%;服务业增长了1.7%,8月为1.1%。
虽然除去能源之外,物价压力似乎还在可承受范围内,但这并不意味着欧央行就可以放任。以德国为例,8月,德国进口价格同比上涨16.5%,创下1981年石油危机(17.4%)以来最大涨幅。其中,部分进口商品价格暴涨。天然气价格同比上涨178%,电力价格上涨136%,煤炭上涨118%,铁矿石上涨97%,谷物价格上涨1/4,德国经济学界警示这种进口压力推高价格的现象,恐产生“输入性通胀”危险。
为了安抚民心,在月初发布的文章中中,德国经济部也进一步强调,近期物价上涨主要是暂时性的。经济部表示,去年削减增值税和新的碳定价措施是推升通胀的部分原因。
根据欧央行的预计,欧元区市场通胀率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触顶,然后在2022年放缓,预计中期内物价涨幅将低于目标水平。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看来,在疫情的冲击下,在如今供应链重构的过程中,欧洲经济的低迷状态没有根本改变。虽然今年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但远没有达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整体失业率仍然比较高,投资意愿也不强烈,再加上英国“脱欧”之后也对经济造成了一定冲击。
“因此,如果现在在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就认定通胀率较高,从而实行紧缩政策,对经济增长是有影响。现在欧洲央行也处于两难的选择中,在货币政策上空间有限,可能还需要再观望经济后续的走势。”桑百川指出。
但从当前的情况看起来,即便大部分都源于能源,通胀压力也不是短期内就能缓解的。欧央行执委伊莎贝尔·施纳贝尔警告称,“通胀压力更加持久。现在断言当前的价格动态将在明年完全消退还为时过早。有几个不确定性来源可能会导致更持久的通胀压力”。其中,她列出了通胀预期以及工资和价格设定方面的变化。
欧央行还在犹豫,美联储的信号已经很明确。13日公布的9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可能将从11月中旬或12月中旬开始缩减资产购买规模,并于明年年中结束资产购买计划。
对此,欧央行前行长特里谢强调,不能把欧洲和美国出现的通胀混为一谈。特里谢解释称,美国核心通胀率约是欧盟两倍,且有更大规模的财政扩张计划,这是要对美国通胀更加警惕的理由。(记者 汤艺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