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及周边区域汽车产业的“停摆”状态,让从业者担心,危机很快将蔓延至全国。
4月15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bu ceo余承东在个人朋友圈发文称,上海如果继续不能复工复产,5月份之后,所有科技、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全面停产,尤其是汽车产业。
前一天,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也在微信朋友圈发声:“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
上海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重镇,整车产能占全国的10%以上,年产销546万辆的上汽集团总部坐落于此。更为重要的是,整车生产只是漫长的汽车制造链条中的一环,围绕着上海,国内众多零部件企业聚集于此,它们的停摆将影响传导至全国,这是余承东、何小鹏等人表达忧虑的原因。
日前,知名上游企业博世、安波福的相关负责人均向《kf凯发天下》周刊证实,旗下位于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工厂已经受到影响。
为解决问题,工信部4月11日上线“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此外,在主管单位的支持下,上汽4月14日起开始组织复工。但小范围的复工测试,距离真正的规模复产仍然较远,一场停产潮正蔓延至上海以外。
全国车企大停产?
停产的消息接踵而至。
4月14日,生产基地远在河北廊坊的长城汽车宣布,受上海、江苏、吉林等多地疫情影响,旗下坦克品牌从即日起暂停生产。原因是,坦克300车型共涉及8家供应商停工、停运,零部件供给直接受到影响。至于复产日期,长城汽车表示尚不明确。
稍早之前,长城汽车方面已经透露,旗下工厂零部件储存量持续下降,公司正对现有储备物料评估,重新制定排产计划。
4月9日,生产基地同样不在上海的蔚来汽车宣布停止整车生产。蔚来创始人李斌解释,早在3月中旬,蔚来已经因为长春、河北两地疫情,出现部分零部件断供,“靠着一些零部件库存勉强支撑到上周(4月初)。”但在上海和江苏疫情的叠加压力下,蔚来最终支撑不住,“很多kf凯发的合作伙伴供不了货,只能暂停生产。”
在市场终端,蔚来的新车交付时间已经延期。一位蔚来汽车销售人员告诉《kf凯发天下》周刊:“相较之前会延期2-3周,合肥工厂正在积极复产。”
最新消息是,目前蔚来汽车供应链已略有恢复,合肥生产基地正逐步恢复生产,但后续的生产计划依然有赖于供应链的恢复情况。
身处封控中心的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在今年4月进入部分停产状态。4月1日,大众汽车集团发言人称,大众汽车在长春的工厂将关闭到4月5日,大众汽车在上海的工厂则在4月1日至5日停产。
在此之前,上汽大众两次启动闭环生产。所谓闭环生产,是指在封控期间,企业部分员工在指定区域内活动,工作、生活两点一线封闭式管理。
资料显示,上汽大众在安亭、南京、仪征、宁波、长沙、乌鲁木齐设有多家工厂,其中上海地区最多,分别为布局在安亭镇的一厂、二厂、三厂及meb新能源汽车工厂,投产车型覆盖大众品牌、斯科达品牌、id.系列及奥迪部分车型。
为稳住合计年产能高达98万辆的安亭工厂,今年3月14日,早在上海加强管控前,上汽大众安亭工厂即开启闭环管理,安排了8000余名工人吃睡在工厂。包括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上汽集团下属零部件企业等多家生产企业,通过工厂工人留守车间的方式,进入封闭生产状态。
而对于新起步的汽车品牌,为保证产品研发进度,智己将酒店会议室改成办公室办公。据悉,智己将旗下智能驾驶团队临时分为4个小组,分别在上海4个不同酒店办公,设备和测试车全部转移到酒店。此外,威马汽车总部早在3月份便已关停,办公转入线上。
“为了保障上汽旗下飞凡汽车r7项目照常推进,部分项目组成员在3月份进驻临港工厂,进行封闭管理。”一位上汽集团内部消息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3月中旬,飞凡汽车首款车型r7刚刚完成整车工厂下线。
但现实是,由于车企厂内零部件库存不足,封闭状态下的整车生产困难重重。进入4月,多家生产企业已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原计划在4月1日-5日停产的上汽大众安亭工厂,至今未有复工消息传出。也就是说,安亭工厂已经停产至少半个月。
对此,上汽大众官方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仪征、宁波、长沙生产基地目前是正常生产状态,但考虑到零部件供应物流状况,现阶段上汽大众安亭生产基地生产停歇,处于开展设备维修、工厂改造等项目的状态。
事实上,上海地区整个汽车产业链的运行节奏都在后延。
供职于一家汽车上游供应商企业的方于,与上海地区多数居民一样,已居家办公一月有余。他说:“我的岗位是汽车数模师,因为项目涉及到企业机密,平时是需要去甲方工厂内进行办公。现在封管我们无法进场,承接的项目只能延期,或者转移到上海以外地区的研发中心进行。”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封闭生产只是扬汤止沸,受阻的物流让供应链陷入停摆状态,零部件供应跟不上,整车生产就无从谈起。
汽车产业拥有复杂的产业链条,整车生产极度依赖上游供应链。对于蔚来停产,李斌就无奈解释,“一辆车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
但汽车行业又具有较强的流通属性。减少物料库存、整车库存,加速流转,是行业的一贯特性。有行业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多数汽车企业的零部件库存深度在14天左右。
降低库存深度是控制企业运营成本的有效手段,但在物流受限的特殊时期,“轻库存”模式却成了掣肘车企生产的因素。
和时间赛跑,尽可能多囤货源,成了重中之重。
“有时会突然收到供应商工厂将要在24小时内封闭的消息,物流部就需要立刻调配运输车辆,把零部件抢运出来。”上汽通用内部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封管期间,相关部门需要全天实时在线,不断更新物料抢运优先级。
工厂位于上海临港自贸区的特斯拉,在更早前就进入了停产状态。3月28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表示将暂停生产,并在随后取消了原定于4月1日的复工生产计划。虽几度传出上海超级工厂预计在5月中旬恢复投产,但特斯拉官方对此予以否认,复产计划仍无确信。
“特斯拉是上海车企里停产时间最长的,这和特斯拉采用的零库存管理模式有很大关系。”汽车分析师张翔认为,眼下的上海车企,比拼的就是零部件供给能力。
特殊的上海,让全球汽车业“卡脖子”
不止是上海,此次受影响较重的广东、吉林,同样是汽车产业的重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广东、上海、吉林汽车产量分别位列全国前三位。根据国信证券整理,2020年,三个地区汽车产量合计844万辆,占国内汽车总产量的33%,其中上海2020年生产汽车265万辆,占全国10%以上。
但相比于同样受影响的吉林、广东,上海在国内乃至全球零部件市场,地位更为特殊。
上海整车厂分布众多,除了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特斯拉等,围绕这些企业,宁德时代、地平线等头部供应商企业先后建设生产基地于此。上海所处的长三角地区,同样是国际零部件巨头设立总部、布局工厂的重点地区。
公开资料显示,在长三角地区,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600家。包括博世、大陆、采埃孚、电装、爱信、佛吉亚、布雷博在内的零部件国际巨头,其中国总部均设立在上海。为全国大部分主机厂供应线束的安波福,公司中国研发中心同样选址上海浦东新区。
而正是这些受影响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将压力传导至全国。
车企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博世工厂同样受到影响,现阶段无法满产,我们有些工厂现在处于封闭式生产中。”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告诉《财经天下》周刊,物流效率降低,原材料需要更长时间运输进国内,叠加工厂现阶段的排产状态,都直接影响了供货量。
配合防控需要,4月11日,博世暂停了上海和长春两个工厂的生产,另外还有两家工厂维持封闭运行。以一款产品为例,目前国内自主汽车品牌广泛应用博世生产的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但在今年2月,长城汽车单月销量同比降幅达到20.5%,产销大幅下滑,原因之一正是指向了博世esp供应不足。据悉,博世是长城汽车主力车型esp配置的唯一供应商。
同样,作为国内汽车产业最大的线束供应商,安波福为长安福特、特斯拉、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等供货,该公司于3月29日起,集中要求员工居家办公。
据安波福连接器系统中国区总经理沈国樑介绍称:“疫情以来,安波福位于嘉定安亭工厂,我们共安排了1800多名员工进行闭环生产,最终保障了约80%的产能。”
汽车产业具有极强的全球化属性,在零部件供应链上更是如此。此前汽车行业著名的“高田气囊”事件,即因高田气囊存在安全隐患,引发全球范围内搭载该系列安全气囊的产品大批次召回,涉及车辆达到1亿辆级别。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此次零部件采购及供应链停滞,不仅影响着海外原材料进入国内市场,同样掣肘国内相关产品输送海外。本田汽车在4月初宣布,受零部件供应紧张影响,本田日本工厂4月份的减产幅度将扩大,减产时间则将延长至4月底。
此外,位于日本的三菱汽车冈崎工厂4月11日至4月15日停产,原因正是该工厂生产的主力车型欧蓝德所需零部件在上海的生产中断。
“安波福大约30%的产能还要出口给到欧洲车企,如果工厂产能停滞,影响范围是全球性的。”汽车分析师张翔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重启还要多久?
生产端停滞的压力,已经传导至市场。
根据乘联会最新统计数据,2022年3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为157.9万辆,同比下降10.5%;前三个月累计销量为491.5万辆,同比下降4.5%,产销走势远低于预期。
具体到上汽集团,3月上汽集团整车生产约42万辆,同比下滑约16%。在乘用车零售方面,3月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单月销量的同比降幅分别达到了34.6%、40.5%。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上海地区的汽车排产此前一直处于紧凑的满产状态,“上海的汽车工业具有量大质优的特性。”
“长春和上海分别是一汽和上汽两大汽车集团的总部,一般而言,零部件企业也会围绕大型汽车集团分布以形成集群效应。目前上海的疫情已经对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链相关企业带去影响,如果停产状态延续,对全国汽车行业的影响及损失,可能会超过减损20%的幅度。”崔东树表示。
停产数周后,上汽集团试图打破僵局。
4月15日,一份由上汽集团副总裁王晓秋签发的红头文件显示,上汽集团计划在4月17日反馈复工复产摸排情况,4月18日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上汽集团将统一为下属企业上报申请提前启动复工复产企业“白名单”,批准的名单将在各属地街道、社区备案。
4月13日,上汽集团官方告知《财经天下》周刊,旗下工厂相关人员正在工厂维护相关设备,为恢复生产做准备。
目前,据工信部官方消息,工信部已经派出上海前方工作组,设立保运转重点企业“白名单”,集中资源优先保障包括汽车制造在内的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何小鹏也在日前透露,“部分部委和主管部门正在尽全力协调(复工复产)”。
对于具体复工日期,上汽集团方面并未透露,“上汽集团内部有目标,但也会根据疫情受控情况和自身准备情况适时调整。”
事实上,在整体产业链受影响的大环境下,车企复工并不容易。
一汽旗下合资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虽然一汽旗下长春工厂4月11日已宣布复工,但直到现在复工规模还很小,离整体复工还有较大差距。
据了解,在正式复产之前,车企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压力测试,包含复工人员摸排、供应链保障、物流保障、封闭生产管理和防疫措施等多个方面。
“上汽集团旗下拥有多个业务板块,各自分布在金桥、嘉定、临港新片区三个片区,实现员工复工要遵循各区的疫情管控政策,需要一定的准备工作及时间,另一边供应链的问题也需要解决。”一位身处上海的行业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参考一汽集团的复工进度,如果上汽4月底能恢复生产,已经非常乐观。
但上汽集团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停工时间越长,重新启动的成本就越大。”上述业内人士同样认为,上汽集团的率先复工复产,将为上海地区企业提供复产运营的样本。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方于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