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7月份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最新数据为49.5%,相比6月份的59.7%,7月该指数已经降到警戒线以下。
虽然经销商库存指数单月波动规律性不强,但厂商与经销商的关系确实在发生着变化。2014年以来,受盈利情况以及厂商压库等因素影响,企业与经销商闹矛盾的案例比比皆是,双方也在不断摸索新的合作方式。
7月31日,在银川举行的2016中国品牌汽车市场峰会上,北汽、华泰等车企相关负责人均表示,目前正在采取措施改善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甚至变成合伙人,扮演“为经销商提供服务的角色”。
库存是“万恶之源”
流通协会解释称,7月,部分地区天气炎热及连降暴雨,对汽车销售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多地在7月开展地方性车展,部分厂家给予价格政策和促销政策支持,以及不少经销商开展促销活动,7月份销量相比6月份有所提升,经销商库存压力降低。
流通协会数据显示,去年10月至今年6月,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同比持续回落,只在今年2月实现了同比增长。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沈荣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单从数据上看,经销商库存压力有所减小,但是实际情况可能没有那么好。
在2016中国品牌汽车市场峰会上,庞大汽贸集团董事长庞庆华表示,“今年的整体形势比去年感觉强一些,但是从庞大整个集团的层面来看,几乎所有的品牌都有赔钱的店”。
近两年经销商亏损、退网甚至大规模“造反”的事件层出不穷,经销商面临盈利困难的现状,不得不寻求出路。2014年底,随着矛盾加剧,宝马、奔驰、奥迪等厂商对经销商进行了补贴,希望能够缓解经销商的压力。
华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解伟表示,“经销商帮我们卖车,给我们提供了店面,给我们投入了专业的人员,专项的资金,其他事都应该我们帮着经销商去做。”
“库存是万恶之源,一旦库存到了一定的‘水位’,经销商会恐慌,市场秩序会混乱,经销商和厂家的利益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为它要甩货、要卸货等等。”北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思英表示,但对任何一个经销商来讲,要做到没有压库存,我觉得很难。”
厂商关系正在“向好”
从长期来看,要改变这一现状,厂家不再过度给经销商压库已经是业内初步共识。据庞庆华透露,有些自主品牌曾经库存系数达到6,厂家还在继续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流通协会统计数据发现,2015年,12个月中有8个月的库存系数超过警戒线,其中上半年只有1月的库存系数在警戒线以下,而且上半年的库存水平比2014年同期还有所提高。陈思英分析称,“2015年的库存是来自于2014年对2015年市场判断的失误”。
陈思英表示,“2014年(厂家)预判了2015年市场的情况,一定会设立一个kpi,就是会设立一个销量目标,(厂家的)生产、采购、供应商体系全部都按照这个去设置,但这个动作完成了,2015年的市场却不是很理想,厂家却还要拼命生产,并且需要把压力转移给经销商,让经销商承受这个压力。”
从这一流程来看,经销商的库存其实受多重因素影响,而厂家也尝试在通过不同方式来准确预测市场需求。陈思英举例称,北汽现在根据定单生产,让经销商更加准确或者最好能越来越精准地预测下个月的需求,保证库存结构合理。
解伟表示,华泰金融会为经销商提供2至3个月的免息期,同时也是激励经销商尽快出货,因为超期则经销商需要自己承担利息。
汽车厂商与汽车经销商作为一对利益共同体,双方关系的好恶也牵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虽然厂商压库情况未必能在短期内得到妥善解决,不过正如庞庆华所说,“现在厂家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已经更加融洽,有话就商量,这就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