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国经中心”)联合国家开发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国投”)、上海祺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召开“国内国际esg及碳资产标准互通互认研究”课题启动会暨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认为,受制于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我国esg信息披露与碳资产标准与国际接轨仍存在差距,数字技术能够在推动国内外esg及碳资产标准互通互认过程中发挥桥梁作用。
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原党组书记毕井泉表示,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对现行标准体系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距进行系统分析,以提升碳资产数据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关键作用,推动国内外标准互通互认,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我国亟待提升
esg与碳资产标准国际认可度
如何运用技术手段赋能国内外esg认证标准对接,提升国内绿证被国际标准组织认可度,是当前企业亟待破解的难题。专家认为,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国内外esg和碳资产标准不统一、信息披露不规范、缺乏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同时,国内的可再生能源证书缺少规范的市场规则,数据不透明,可能存在重复计算等问题。
“当前国际上最前沿的竞争在于碳资产标准的制定。数据真实性是碳资产标准互认的制约因素,现有的国内绿色电力交易和碳资产认证仍存在缺陷,有的企业存在‘漂绿’或重复计算绿色权益行为,影响了国内碳资产的国际认可度。”国经中心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说。
国经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认为,因缺少统一标准,我国企业的esg信息披露数据质量不高、透明度较低。随着绿色金融的迅速发展,esg评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融资成本。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重视esg披露及其数据质量。
“全球有600多家esg评级机构,评级方法和指标体系各异,对同一家公司的评价结果差异较大。此外,国际esg评级机构对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议题理解不足,导致esg评级结果偏低,影响了企业吸引投资的能力。”国经中心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胡晓炼表示。
提高数据透明度
和可追溯性成突破口
“欧盟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其推出碳边境调节机制对我国影响很大,构建我国的esg与碳资产标准体系迫在眉睫。”国经中心副理事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宁吉喆表示,在这一进程中,要全面对接国际经贸规则,确保中国在推动esg方面符合全球标准。数据要坚持“四可原则”,即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可溯源,这将有助于规范我国的碳交易市场。
朱民强调,国际组织非常注重企业提供的碳减排报告数据的逻辑性和可复现性,通过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数据抽查,确保数据真实性,获得第三方机构或国际组织的认可。
宁德时代董事长助理孟祥峰说:“我们积极开展降碳工作,包括建设灯塔工厂、sgs颁发的零碳工厂,但由于国内外标准不一致,国际对我们所做的工作并不认可。在与欧洲机构洽谈业务时,对方极为注重数据的真实性。若我们能够提供可靠、可追溯的数据来证明我们在环保工作上的努力,就能够将我们的电池碳足迹报告从不理想转变为合格水平。”
“绿色金融在中国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和项目,而中小微企业未充分覆盖。”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认为,通过数字技术,所有企业都能够建立更加透明和可信的绿色资产体系,实现资产的全流程追溯,确保真实性和可信度。这有助于提升我国绿色资产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参与我国绿色金融市场。
如何解决
碳资产数据真实性和互认问题
会上,多位专家对通过数字技术推动国内外标准互通互认的做法给予认可。国投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程·丹增尼玛表示,在推动国内国际标准互认过程中,国投愿意当好执行者,将以数字化能力解决中国企业参与国际评级带来的数据安全问题,并将积极开展与国际评级机构和国内相关机构的交流对接。
王一鸣表示,要通过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碳资产数据进行全流程追溯查询,同时保证数据不可篡改,增强数据真实性、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提高中国碳资产在全球的认可度。
与会专家表示,数字技术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实施碳金融和绿色金融工具的创新机会,通过数据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和绿色发展潜力,为企业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融资方案,进而推动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这种以点带面的方式,将数字技术的优势在整个金融行业中扩散开来,形成示范效应,激励更多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碳市场和绿色金融的双向拓展。
(作者:胡萍 编辑:韩胜杰 )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