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批量ipo背后:商业化落地不易 何以突破盈利难困境?-kf凯发

手术机器人批量ipo背后:商业化落地不易 何以突破盈利难困境?
来源:华财网 发布时间:2023-06-08 17:52:00

国产手术机器人个股有望再度扩容。

近日,科创板拟上市公司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哲睿”)通过上市委审议,或将成为天智航-b(688277.sh)之后,a 股市场的第二家手术机器人公司。

思哲睿的主打产品是一款叫做“康多机器人”的腔镜手术机器人,主要功能是辅助医生在泌尿外科、妇科、普外科和胸外科等科室开展腔镜手术,2022年6月和2023年2月分别获得泌尿外科上尿路注册证和下尿路注册证。

不过,由于主要产品仍在研发阶段,报告期内思哲睿主营业务收入为0,仅有偶发性收入,三年累计亏损达3.69 亿元。

商业化落地难题,是横亘在思哲睿等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发展中的普遍难题。

“自我造血”不易

思哲睿成立于 2013 年,其创始人杜志江曾任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

目前思哲睿拥有七款在研产品,腔镜手术、经尿道柔性手术、经口腔手术、人工耳蜗手术、脊柱内镜手术等手术机器人产品矩阵,适用于泌尿外科、妇科、普外科、胸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骨科等科室。

其核心产品“康多机器人”已于2022年6月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同时也是首个在单家医院开展手术达到100台的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而其他产品进程则较慢,均处于型式检验或产品样机开发阶段。

这也造成了报告期内,思哲睿主营业务收入一直处于“ 0 ”的状态。2020年至 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66.31万元、103.89万元和5.94万元,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228.89万元、-6663.26万元和-27066.93万元,处于持续增亏状态。

2023年第一季度,思哲睿有望实现设备销售收入,其核心产品康多机器人 sr1000 实现了两台销售,分别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四川省泌尿外科医院完成了装机验收,此外,康多机器人 sr1000 还中标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采购项目。

不过,相比于其他同行,思哲睿的手术机器人价格明显偏低。

思睿哲招股书显示,其腔镜手术机器人sr1000的出厂价格为350万元至900万元,其中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中标价格为538万元,约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均价的1/4。

整体来看,思哲睿商业化尚在起步阶段,其在风险提示中坦言,“企业很可能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尽管“自我造血”问题一筹莫展,思哲睿的二级市场估值却水涨船高。

招股书显示,5年内,思睿哲估值涨了三倍。2017年11月,深创投首次加入思哲睿,2020年9月以深创投为首的投资机构,以3亿元认购了思哲睿15%的股权,对应估值高达20亿元。

到了2021年12月,深创投以1亿元再度投资思哲睿时,其投后估值已经提升至81亿元。2022年1月,又有外部投资者认购思哲睿注册资本,思哲睿估值达到83.6亿元。

因此,思睿哲选择了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

但值得一提的是,更早一步在a股上市,商业化落地更早的天智航,总市值也不过76.11 亿元。

天智航主打骨科手术机器人产品,其核心产品天玑系列骨科手术机器人已经实现量产,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0多家医疗机构实现常规临床应用,累计完成超过 4 万例手术。仅2022年,天智航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开展的手术数量就超过12000例,较上年同期实现增长超过20%。

商业化落地难在哪里

作为典型的长周期、高投入行业,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商业化之路并不容易。

“对于医疗资源较为匮乏的三四线城市或中小县城,手术机器人可以显著提升手术效果,但这部分医院往往没有足够的预算去配置手术机器人。”北京一家创新医疗器械从业人士受访指出。

此外,手术机器人开机费用过高,也限制了相关产业的商业化落地。

“开机一次费用很多,很多病人也会权衡到底要不要使用手术机器人做手术。”前述创新医疗器械人士也进一步指出。

据统计,2020年国内单台腔镜手术机器人平均年服务费为99.1万元,三甲医院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配置耗材平均价格1.8 亿元,中国腔镜手术机器人设备平均价格为 2251.3万元,平均每台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服务费用将占到设备费用的近5%。

不过,尽管困难重重,作为近年来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重要突破,手术机器人的广阔应用场景依然受到市场关注。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2025年、2030年将分别达到174.70亿元、709.50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2.30%。

以腹腔镜手术机器人为例,2020年美国的腔镜手术机器人渗透率约为13.3%,而中国的渗透率仅有0.5%。这也就意味着,手术机器人有着较大的增量发展空间。

目前,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商业化模式,如思哲睿、术锐机器人、罗森博特等不断“内卷”,以“价格战”抢占市场;精锋医疗、天智航、歌锐科技等开始多科室及多术式的拓展,提升手术机器人的可用性;已上市的天智航则在2022年开启了“购买技术服务”的创新业务模式。

年报中显示,2022年,在传统销售模式之外,天智航探索与医疗机构联合建设骨科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中心的业务模式(即购买技术服务模式)。公司负责搭建骨科智能场景即公司向医疗机构提供开展骨科机器人手术所需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及相关配套设备并提供kf凯发的技术支持,医疗机构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获得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服务。

天智航在年报中声称,这一模式使公司的收入结构从原来依靠单一的一次性设备销售收入转变为包含一次性设备销售收入、配套手术工具包销售收入及获取持续医疗技术服务收入在内的多种收入,实现了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有利于公司形成稳定营业收入来源。

“可以简单理解为降低医疗机构一次性购买骨科机器人的资金压力,也缩短了产品进院时间,提升了天智航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互动效率。”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此外,从过往手术实例来看,天智航也已开始实践机器人5g远程手术应用,解决医疗区域限制问题的同时,为手术机器人商业化落地提供增量。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网站地图